吃飯還是吃粥?

米飯熬成粥 腸胃更好吸收。粥品是亞洲人喜愛的家常飲食,不僅華人愛吃,日本韓國家庭的餐桌上也經常可見一碗碗熱呼呼的粥。營養師黃淑惠提到,藉由爐火將米粒中的澱粉糊化,其中的胺基酸、葡萄糖都釋放出來,分解成小分子,身體更好吸收,因此特別適合腸胃功能不佳的人食用。(引用自健康2.0)

所以,身體弱時或病人經常是用大量的水來水煮將米飯等食物把營養溶解出來,以利腸胃道吸收,那前提就是必須是能水解的。那如果是石頭、樹脂等不溶水的,再高的温度水煮也是沒用的。

傳統植物菇蕈的研究一直著眼於不可用水溶解的物質,以為這些物質是植物菇蕈的有效成分,怕只是前人已設想好的成語~緣木求魚。

靈芝、樟芝、黃耆的多醣體、三萜類就是不可水溶的。既不可水溶,細胞當然吃不到,吃不到的,怎麼會有效?